2025年7月11日,Bilibili World 2025(“BW”)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稍早之前,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 2025) 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开幕,而2025年第二十二届 ChinaJoy 则将于8 月1日至8月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上海的二次元文化已经进入2.0阶段,由文化进阶到消费。二次元中心之外,上海还拥有了“吃谷圣地”的认知。以二次元为代表的文化新消费,正是上海近年来不断上演的好故事。除了吃谷文化,还有以“韭菜大厦”(亚洲大厦)为典型的音乐剧,以瓦肆(VAS)为典型的小剧场,更不用说上影节和日常影展已经形成一种迷影文化,而以文艺展览和商场展览为代表的展览文化,让年轻人热爱的戏曲新潮流,都日渐成为上海新的消费场景。
上海文化新消费,是如何展开的,背后有着哪些发展密码,澎湃新闻《上海文艺》邀请相关领域研究者和从业者为您次第呈现。

“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海报
前几天,年轻的朋友从杭州“CP31”归来,送了我一件小礼物——绘有我喜爱的二次元角色的亚克力摆件,做工十分精致。我问她游客多不多,她回答:“挺多的,我都没赶上回上海的高铁。”所谓“CP31”,指的是第三十一届COMICUP同人创作交流展。
“二次元文化”的爱好者们投身于CP展,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购买心仪的“谷子”(Goods),也就是二次元IP(包括动漫、电影和游戏等)的周边产品。事实上,不只同人创作交流展会,在游戏音乐会、动漫嘉年华等大型二次元活动上,贩售“谷子”的摊位前总是长队蜿蜒,人潮汹涌。热门IP的“谷子”,不管是官方出品还是同人创作,往往供不应求,很快售罄。

2025年7月11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B站知名舞蹈UP主波喵喵喵。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谷子经济”蓬勃发展
2024年12月,新华社发布了《五个经济热词,解码中国经济活力密码》一文。五个经济热词之一,就是“谷子经济”。该文对其进行了解析:“近年来,二次元文化逐渐从一个小众领域扩展到大众视野,用户群体不断增长,为谷子经济提供了庞大的潜在消费者基础。年轻人对谷子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能够与喜爱的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实现个性化表达。”2023年,中国谷子经济的市场规模为人民币1201亿元,而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增长了40%,达到约人民币1689亿元。

2025年7月11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二次元浓度爆表。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正如新华社文章所言,年轻人购买“谷子”时,大多会专注于自己喜欢的角色。二次元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角色迷恋”(Character Obsession),他们会“将特定的虚拟角色与其他虚拟角色严格区分,并钟情于将自我与之牢牢绑定,形成固定的情感投射”。“谷子经济”的背后是对IP的运营,一个IP要想具备长久的生命活力,必然需要高质量文艺作品的支撑。优秀作品能够源源不断地以跨媒介方式,通过游戏、影视、漫画和小说等不同体裁的视听呈现和叙事展开,创造一个又一个吸引受众的虚拟角色,才是“谷子”热卖的基础动因。
走在上海街边,时常会看到年轻人背着“痛包”路过,透明夹层中放满了二次元角色的徽章、铭牌或玩偶。“痛”字本有令人不适之意,想来最初用二次元饰品装满背包的人,试图以之彰显特立独行的个性。如今屡见不鲜的“痛包”和“痛车”,则成为中国特别是上海这座城市社会开放、文化包容的例证。

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上的《明日方舟》主题“痛船”。澎湃新闻记者 夏奕宁 图
上海:从“二次元中心”到“吃谷圣地”
毫无疑问,上海是中国二次元氛围最为浓厚的城市之一,正因为此,CP展才能在这里站稳脚跟,逐渐扩大规模和影响。实际上,仅仅在五月,上海就举办了《崩坏:星穹铁道》“2025星铁LIVE”演唱会、《明日方舟》“音律联觉2025:熠曲丰碑”音乐会,以及Utopia Festi游戏音乐嘉年华等多场大型活动,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到“谷子经济”兴起之时,上海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吃谷圣地”:超过200家“谷子”店,覆盖了如人民广场、百联ZX和静安大悦城等各大核心商业圈。本地的年轻消费者消费热情高涨自不必提,更有不少外地游客专程到上海购买“谷子”,据媒体报道,一家占地50平方米左右的谷子店,投资成本在30万元到50万元之间,如果经营状况良好,月流水能达到30万元左右。

2025年5月25日,上海百联ZX创趣场内,年轻人正在“吃谷”。澎湃新闻记者 夏奕宁 图
从“二次元中心”到“吃谷圣地”的过渡,表面上看顺理成章,细究起来却大有门道。良好的二次元文化氛围自然能聚集大量爱好者,但要将这些爱好者转变为稳定的“谷子”消费者,则对市场环境和产业生态的治理有很高要求。上海是游戏、动漫等二次元文化产业的高地,汇聚了从上游IP创作、中游周边设计生产到下游多渠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拥有较为深厚的积累。另一方面,包容开放的社会心态也促进了谷子市场的繁荣,IP官方授权周边、实体品牌联动周边和同人创作周边三者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在垂直和横向市场均衡发展。
在政策导向方面,上海也颇具建树。2024年12月底,虹口区召开了以“文化自信与二次元创新”为主题的产业发展研讨会,深入探讨了谷子经济兴起背后的文化迭代与经济模式转型,为二次元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2025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到要“打造消费新场景”“开发‘谷子经济’”;同月,黄浦区发布了《黄浦区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务经营合规指引》,在具体的经营层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指引和倡导,也增强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谷子爱好者Liko收藏的部分《全职猎人》谷子。澎湃新闻记者 夏奕宁 图

Liko收藏的《全职猎人》小卡,不同角色按稀有程度在二手市场单张售价可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澎湃新闻记者 夏奕宁 图
前景光明,不乏隐忧
“谷子经济”无疑是向好的。新华社文章称,2029年时“谷子经济”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达成这一预期,意味着该产业在未来五年的年增长率要达到12%。这并非坦途。应该注意到,国产二次元移动端游戏的销售收入,在经历了2023年31.01%的超高速增长之后,在2024年下降了7.44%,为人民币293.48亿元。现实情况是,每天都会有年轻的二次元文化爱好者进入消费市场,也会有因生活繁忙或经济紧张而不得不放弃爱好的中青年。在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上升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下,“谷子经济”客群规模的瓶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海的谷子产业能否在已有的稳固格局之上,进一步强化监管与标准,优化营商和消费环境,引导文化企业深耕IP价值,根据大众需求构建差异化市场定位,将成为接下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传递产业和市场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更大范围的市场产生更多积极影响,也是上海作为“排头兵”的责任之一。

跟着漫展去旅行,已成为二次元“00后”的出游新方式。恰逢暑假,全国的二次元年轻人纷纷背着“痛包”来沪观展,带动上海旅游小高峰,会展中心周边多家酒店民宿满房。
(李汇川,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数字游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青少年社科研究工作室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