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已进入关键阶段,上海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铆足干劲、闯劲、钻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体推进学查改。着力强化战略敏捷、战略主动的能力,提高聚焦裉节、攻坚克难的能力,增强把握规律、科学调度的能力,精准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盼、群众所忧的突出问题,深入问需问计问效,创新施策,动真碰硬抓整改。在与难题“过招”中提升政策时效性、针对性、有效性,全力抓好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各项工作,深化治理现代化,更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闯”和“创”中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勇为尖兵敢为先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考察指导工作,对上海承担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战略使命提出明确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更好“为国担当、勇为尖兵”,市委书记陈吉宁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中心组学习会、市委季度工作会议,并深入调研,强调要一体学习、一体领会、一体贯彻,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四个放在”,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全力打造基础研究高地、勇为科创策源“尖兵”,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更大突破;要弘扬好作风、激发精气神,扎实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聚力破解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提升发展的质量速度,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7月初,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征程上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

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全市上下把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与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聚焦落实国家战略、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等中心工作,更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市科技工作党委加快布局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聚焦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实行任务导向的经费管理机制,出台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委金融办、市金融工作党委主动回应新需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快打通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发布20个2025上海全生命周期科创金融产品,强化对中小微科企支持。市教卫工作党委实施高校“一校一策”综合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匹配,有力支撑科创中心和人才高地建设。市国资委加大国资基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完成千亿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二轮17支市场化子基金遴选,撬动社会资本200亿元,规模放大5.82倍,并组建总规模800亿元以上的国资并购基金。

干字当头促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上海各级党组织紧盯突出问题,动真格求实效,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今年1—5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57万亿元,同比增长4.8%;外贸进出口总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2.11亿元,同比增长1.4%。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市经信工作党委强化资源集聚,加快产业数智绿色转型,推动先进制造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同时,深化“模塑申城”建设,形成制造、金融等多领域“一业一方案”。上汽集团加快自主品牌发展,所属主要整车企业结合“以旧换新”及“五五购物节”等活动,1—6月整车销量205万辆,同比增长12.4%,新能源汽车销量63.5万辆,同比增长40.2%。徐汇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聚焦15个领域打造示范场景,集聚大模型企业580家,50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占全市61%。闵行区强化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以提振贸易消费畅通经济循环。市商务委成立市、区两级稳外贸专班,帮扶企业稳住基本盘,同时聚焦数字贸易、服务贸易领域推进制度型开放。东方国际集团拓展“上海时装周”平台功能,携手四大洲30多个国别800余家品牌商,构建本土品牌桥梁,嫁接多元生活方式促消费。浦东新区稳外资稳外贸专班梳理1.7万家企业,调研近4500家(次),解决诉求868条,上报解决151条。静安区深化文旅商体展融合,打造张园首发地标和路易威登非凡之旅展览等项目,形成“一点引爆 全域联动”消费格局,展览带动商圈周边客流激增,商户销售额普遍增长20%-30%。

以精准有效政策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市发改委营商处党支部依托“体验官”等机制,制定2025年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形成5个方面58条措施,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市财政局拓展“免申即享”政策服务覆盖面,更精准有效惠及市场主体。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行动,通过圆桌会议等形式听取各类主体问题,优化流程为基层企业减负赋能。市人社局推动家政养老服务业发展,聚焦“中高级”和“短平快”,将相关工种列入紧缺目录予以人才倾斜,提高补贴标准放宽申领范围,探索“当地培训+来沪就业”模式。市检察院从经营主体权益保护、市场秩序法治保障等四个方面,打造检护营商环境升级版。

深化治理增动能

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学习教育伊始,市领导就以“四不两直”方式调研基层治理,将物业治理作为学习教育查摆整改的重点事项之一,实地研究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听取各方意见,梳理经验做法,并开展调度。

上海各级党组织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引导党员为物业治理、业委会建设献计出力,建设城市治理共同体。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聚焦物业服务市场机制和水平提升,“四不两直”深入49个小区调研,召开35场座谈,找准问题、研究对策,从行业管理、法治保障、分类施策等方面推动工作。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创新“三管三权”工作法,通过“党组织牵头管、专业服务升级管、业主自主管”优化服务,健全信息公开、议事协商、民意收集机制,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破解老旧小区物业治理难题。普陀区编制《物业治理月报》分析薄弱点,强化业委会规范运转,推动167个居民区党组织对重大事项把关,强化物业服务“质价相符”。

民声入耳,治理入微,上海广大党员、干部聚力疏解治理难点、民生堵点,守牢安全底线。市委政法委调研检察信访法治化、矛盾风险预防化解“五有”工作法等,推动检察机关探索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新路径。市防汛指挥部完善各级指挥体系,健全组织、会商、信息体系,提升灾害防范能力。市应急局全力推进城镇燃气等“5+2”重点领域专项整治,1—6月发生相关事故同比下降。

以针尖之力绣毫末之事,织就城市善治之网。各级党组织深入基层,推动减负增能,完善“多格合一”机制,优化履职环境,以高效能治理促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27个部门建立市级机制,开展共享单车整治、轨交周边治理等联动项目,动员多部门融入网格治理。市数据局、市大数据中心加强“数智网格”建设应用,助力“多格合一”,并在“一网协同”平台上为四级单位提供共性办公应用。嘉定区新成路街道方舟街区党支部组建“红钥匙”街区共治委员会,对共性问题议事协商,推动实事项目落地,形成街区治理共同体。

服务民生解民忧

民之所忧,我之所行。上海党员、干部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着力解决民生关键难题,坚持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供给服务人民,推动问题解决、矛盾化解、工作落实在一线。

扎实做好各类民生保障,市卫生健康委试点“免陪照护服务”,覆盖21家三级医院74个病区1600余张床位,强化护理体系。市医保局将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扩至10种,目前,全市已有623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扩围病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市总工会聚焦困难职工家庭和一线职工,实施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深化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七大行动。市民政局婚管处党支部推进结婚落户“一件事”集成办理,整合4项服务实现“一窗受理”。

聚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运用多种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助推零星旧改。截至6月底,全市零星旧改已完成3万平方米、1367户。市规划资源局落实优化营商环境8.0版要求,推动“1+N”配套政策出台,聚焦工业发展、处罚裁量、城市更新等进行政策制定与宣贯。市重大办通过党建联建,搭建平台解决工程瓶颈问题,在推进上海大歌剧院等项目的同时做优文明施工,服务周边市民。

全力抓好稳就业各项工作,市教委加强高校就业调度和指导,同时加大就业岗位供给。目前,已举办大型招聘会等各类活动数十场,提供岗位超十万个。团市委推动“青年驿站”扩容提质,联合制定实施方案,将驿站政策纳入就业宝典,获市人才工作局资金支持。市妇联推广“生育友好岗”,联合企业发布就业岗位惠及4000余人。

下一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在查准问题基础上,持续动真碰硬整改,着力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同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确保学习教育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

(原标题为《勇为尖兵,在“闯”和“创”中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以学习教育新成效促进发展、深化治理、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