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快速成长,已走过六周年。六年时间里,科创板持续发挥温床效应,累计接纳589家企业,上市企业总市值合计近8万亿元。整体来看,科创板企业“硬科技”成色鲜明,2024年科创板企业研发费用合计超过1500亿元。经梳理,截至目前,还有37家IPO公司正在排队科创板,伴随着“1+6”政策措施持续落地深化,更多科技型企业也将选择登陆科创板上市。

AI识股

总市值近8万亿元

开市六年以来,科创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iFinD统计,截至7月21日,科创板共有589只个股,合计总市值约8万亿元,其中诞生了等多家龙头企业。

经梳理,在这六年时间内,科创板共孕育了8只千亿市值个股,分别为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百济神州,总市值分别约为4352.44亿元、3176.67亿元、2551.95亿元、2434.8亿元、1340.3亿元、1211.66亿元、1150.23亿元、1067.28亿元。

除了上述8只千亿市值个股外,目前科创板总市值超百亿的个股还有192只,其中,总市值960.59亿元,逼近千亿;总市值超500亿元的还有等12股。除此之外,等179股的总市值则在100亿—500亿元之间。

盈利能力方面,以年度净利来看,2024年,科创板个股中盈利能力最强的是传音控股,公司当年实现归属净利润约55.49亿元;在传音控股之后,科创板当年净利超30亿元的还有百利天恒中芯国际4股,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37.08亿元、37.03亿元、36.99亿元、34.95亿元。除上述5股外,科创板2024年还有16只个股盈利超10亿元。

对于科创板企业来说,研发实力始终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维度之一。经同花顺iFinD统计,2024年,科创板个股合计研发费用达1546.8亿元,经计算,个股平均研发费用约为2.63亿元。其中,百济神州全年研发费用最高,为141.4亿元,也是唯一一只研发费用超过100亿元的个股;中芯国际研发费用位列第二,为54.47亿元。除上述两股外,2024年,科创板研发费用超10亿元的还有海光信息时代电气传音控股等25股。

从行业来看,在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属于电子行业的公司数量居首,为146家,其中包括了中芯国际海光信息行业龙头公司;医药生物行业的公司数量则次之,共109家,其中包括百济神州联影医疗等千亿市值企业。另外,机械设备行业、计算机行业则分别以88家、6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位列第三、第四。

37家企业排队上市

除了上市企业之外,科创板“后备军”数量也不少。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目前处在受理、问询、过会、提交注册、注册生效但未发行的科创板IPO企业数量共37家。

上交所官网显示,目前科创板IPO处于受理阶段的共有有研复材、亚电科技、钶锐锶、视涯科技4家企业,均于今年6月刚刚获得受理;处于问询阶段的企业有27家。此外,1家公司已上会获通过、3家公司提交注册、1家公司中止(财报更新)、1家注册生效但尚未发行。

同花顺iFinD统计,上述排队企业中,北京通美必贝特思哲睿新芯股份4家尚未披露2024年财务数据。从其余33家企业的质地来看,2024年,电科蓝天盈利能力居首。据了解,公司主要从事电能源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3.38亿元。强一股份2024年盈利能力位列第二,公司全年实现归属净利润约2.33亿元。在上述两股之后,2024年盈利在1亿—2亿元之间的还有泰金新能、未来材料、臻宝科技、恒运昌、沁恒微等5家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排队的科创板企业中,还存在着不少未盈利企业,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上海超硅、兆芯集成、西安奕材等10家,其中摩尔线程、沐曦股份、上海超硅3家公司2024年归属净利润均亏超10亿元。具体来看,摩尔线程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

沐曦股份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并围绕GPU芯片提供配套的软件栈与计算平台。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

上海超硅主要产品则包括300mm、200mm半导体硅片,以市场需求较大的P型硅片产品为主,也包括少量掺磷的N型硅片,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8.03亿元、-10.44亿元、-12.99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站在开市七周年的起点,科创板新气象显现。

今年6月18日,在2025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开板六年来,科创板快速成长,市场建设初具规模,市场功能稳步发挥,服务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提升。

年内,科创板政策利好仍在持续加码,今年6月,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具体来看,“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6”即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包括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面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完善科创板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等。随后,今年7月,上交所“1+6”政策配套规则正式落地,推动改革尽快落地见效。

新一轮改革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科创板包容性得到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国内科技企业冲击上市的信心与热情。“1+6”政策发布后,国产DRAM内存芯片大厂长鑫存储、具身智能企业宇树科技等知名科技企业纷纷启动上市辅导。

具体来看,今年7月,长鑫存储启动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据上市辅导备案报告,长鑫存储成立于2016年6月13日,主营业务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公司此次大概率将冲击科创板上市。

同月,宇树科技也已开启上市辅导,大概率也将冲击科创板,系A股首家冲击IPO的具身智能企业,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以来,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重点支持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业,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科创板企业研发强度持续领先A股市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未来,科创板预计将呈现多元化、创新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发挥更大作用。”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