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称,7月17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批准成立以尤利娅斯维里坚科为总理的新内阁。已经担任了超过5年总理的什梅加尔此前已经在16日宣布辞职并解散内阁。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7日,乌克兰基辅,乌克兰新当选总理尤利娅斯维里坚科在议会会议厅发表讲话。视觉中国 图
斯维里坚科是乌克兰独立34年以来继尤利娅季莫申科之后的第二位女总理。斯维里坚科早前表示,新内阁今后半年的首要任务是为军队提供高质量保障、增加本土武器生产、提升军队技术能力。
这是自2022年初俄罗斯和乌克兰全面冲突之后,乌克兰政府最大规模的一次改组。上次改组是在2024年9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撤换了外交部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在内的六名部长和一名副总理。
此次调整包括了总理、两名副总理、国防部长、经济部长、司法部长、能源部长等多个职务。而外交部、财政部、社区和国土发展部、青年和体育部、退伍军人事务部、内政部、教育和科学部、卫生部等部门均没有人事变动。
除了斯维里坚科的任命外,较为重要的任命还有:
1)前总理什梅加尔替换乌梅罗夫,“降职”成为新任国防部长;
2)数字转型部长费奥多罗夫(Denys Shmyhal)在继续担任原职之外,增加兼任第一副总理职务;
3)原经济部副部长卡奇卡(Taras Kachka)出任负责欧洲和大西洋事务的副总理;
4)原经济部副部长索博列夫(Oleksii Sobolev)掌管新组建的经济、环境和农业部;
5)原能源部长加卢先科(Herman Halushchenko)转任司法部长;
6)原环境部长格林丘克(Svitlana Hrynchuk)担任新的能源部长;
7)原内阁副国务秘书乌柳京任社会政策、家庭和团结部长。
二号人物
泽连斯基在向最高拉达介绍新政府组成时表示,新政府的重点将是国防和外交。
他表示,针对前一目标的政策包括了乌军武器的进一步国产化,改组官僚机构,恢复乌克兰人对国防的信心,让乌克兰“成为世界领先的安全捐助国和武器制造国之一”等等。
此外,他也提到乌克兰经济需要转变到更加自给自足。外交方面,新政府则将继续加强同美国和其他盟友的关系。
对泽连斯基的这番表态,外界尤其是乌克兰国内抱有相当的疑虑。在《乌克兰真理报》的留言区下,不少乌克兰网友质疑新政府换汤不换药,也有人提到国防后勤腐败、乌军战力不足、社会缺乏信心等严峻情况,更有人直接批评泽连斯基和他的重要政治盟友、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Andriy Yermak)。

当地时间2025年6月4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视觉中国 图
英文报刊《基辅独立报》甚至在宣布新内阁人选后刊出批评文章,配合一张泽连斯基面色阴沉的大头照,抨击新的政府组成凸显泽连斯基本人不断加强权力,质疑乌克兰政治是否正在走向“俄罗斯化”。
乌克兰内外的许多顾虑和质疑,都指向总统办公厅主任安德烈叶尔马克。
叶尔马克1971年出生于基辅,父母分别是犹太人和俄罗斯人,1995年他从基辅谢甫琴科国立大学的国际商法硕士毕业,此后先是从事了一段时间处理国际知识产权和商业相关业务的法律工作,其后在2012年进军电影业,成为电影制片人。2011年他认识了还是喜剧演员的泽连斯基,两人随后逐渐熟络。2019年泽连斯基当选乌克兰总统后,叶尔马克被任命为总统外交事务助理,又在2020年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室主任。
2022年战事爆发后,叶尔马克被认为是几乎每天都和泽连斯基待在一起,同样在掩体休息、工作乃至健身。从乌克兰政界到民间,越来越多人认为他变成了泽连斯基身边的“影子”,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影响力。
此次内阁改组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叶尔马克的安排。在改组前数周,不少乌克兰政治人物都通过渠道向西方媒体放风,声称叶尔马克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
其中,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出报道,表示叶尔马克策划改组内阁已久,“(他)正在完成他自认为未竟的事业。(大多数)人都是他的。”许多报道也指出,叶尔马克正在乌克兰外交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包括参与制定外交政策,组织和平峰会及主动赴美访问游说等等。
早在去年的内阁改组下,叶尔马克就已经被外界认为其权力得到大大增强,成为国家的实际二号人物,包括外交系统在内的政府内阁降格为泽连斯基与叶尔马克的指令执行机构。此次新内阁也在部分程度上反映出叶尔马克的影响力。
年仅49岁的新总理斯维里坚科,是一名来自东北部切尔尼戈夫地区的公务员,她2019年进入中央政府,成为经济部的副部长,随后很快在2020年被招揽入总统办公室,变为叶尔马克的副手。舆论认为,这和去年瑟比哈替换库列巴成为新外交部长的任命模式类似——瑟比哈也曾担任过总统办公室的副主任。
“更加威权”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外界将人事变动理解为叶尔马克大权独揽或许并不准确,反而不如说是泽连斯基的权力进一步巩固。
政治新闻媒体POLITICO的一篇长篇报道提及,叶尔马克之所以有权力,是因为他最接近泽连斯基。但在泽连斯基之外,他缺少更个人化的权力。报道提到,一旦有官员是泽连斯基属意的,那么就算叶尔马克不喜欢并想要将其撤换,也往往难以成功,乌克兰媒体曾经多次传出叶尔马克想撤换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Kyrylo Budanov),但传言屡次被证伪。一些媒体引述相关人士消息,称泽连斯基较为信赖布达诺夫,屡次阻拦了相关的提议。
此次的内阁换血,较此前《经济学人》透露的规模要小,或也说明泽连斯基和叶尔马克之间的真实权力关系。
泽连斯基在2019年作为政治素人胜选上台后,一直被质疑不够强势,施政受到乌克兰国内的寡头、既有政治势力等因素的牵制。2022年战事全面爆发前,他的支持度也一度跌到低点。
但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守住基辅后他的支持度暴增。而因为戒严令和乌克兰国内的难民潮导致选举组织困难,本应于2024年3月举行的乌克兰大选至今一直悬置。其间,泽连斯基更是通过了《反寡头法》,还在今年2月禁止了前总统波罗申科离开乌克兰和在媒体露面,并冻结了他的资产。
总统任期延长和未能如期举行大选,引致了国内外部分批评。一方面泽连斯基政府的人员储备近乎耗尽,已无法为内阁提供大量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今年就任后指责乌克兰应该重新大选。
此次更换内阁,或可以理解为对特朗普的指责的一种回应。而通过新的任命,泽连斯基的权力或许愈加稳固。
据《乌克兰真理报》报道,新总理斯维里坚科在多年公务员生涯中以非常善于理解和执行上级意志而著称,甚至可以在不认同泽连斯基命令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下达的政策。报道指出,泽连斯基选择她的理由之一,是希望自己的政令可以更为通畅地传达执行。为此,斯维里坚科的总理权力也较之前的更大。此外,原总理什梅加尔接受“降职”去做国防部长,也凸显出政治人物没有选择,必须向泽连斯基靠拢的整体基调。
乌克兰国内的部分批评文章表示,泽连斯基的内阁任命有违背乌克兰宪法第114条之嫌。该条目规定,乌克兰内阁将由总理提名总统批准。但此番泽连斯基亲自对最高拉达解释内阁人选,令外界质疑是否议会和执政党都在决策中被绕开,乌克兰从而走向更加强人主导的总统制。
然而,在这些批评之外,面临内外交困局势困难的2025年,乌克兰人对泽连斯基的支持反而有所回升。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意调查显示,泽连斯基仍然是当前几乎仅有的具有净支持度(支持率大于反对率)的乌克兰政治人物,而他的信任率在2024年一度跌到52%之后,又于2025年上半年回升到超过65%,并一度达到74%。与此同时,今年5月的民调显示,41%的乌克兰人认为国内政治正在走向“更加威权”。
换血换来什么?
加强权力的趋势看起来不可避免,那么对泽连斯基来说,这些换血能改变什么?
首先是乌克兰在战场上的颓势。虽然进入2025年夏天,乌克兰仍然守住了一直处于沦陷边缘的东线城市和战略重镇波克罗夫斯克,但在东北部的苏梅-库尔斯克方向,俄军已经反攻进入乌克兰境内;此外,乌克兰虽然成功执行了包括打击俄罗斯轰炸机在内的多次特种作战行动,但俄罗斯升级的更大规模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也日益突破乌克兰的防空体系,基辅在夏天屡遭无人机和导弹命中,对士气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很大影响。
乌克兰在国防上面临压力,而对于约50%的政府预算要投入国防的乌克兰而言,国防部长的职能变得尤为重要,有必要重整整个国防体系,包括在国际形势更不确定的情况下加强自造武器。这或许是由前总理转任国防部长的其中一项考虑。
第二项要务则是巩固美国的支持。特朗普上台后,美乌关系一度紧张。不过,近期美国对乌克兰的不满已经有所缓解,部分援乌军火恢复了供应,特朗普也开始批评俄总统普京,并威胁对俄100%关税向莫斯科施压。在这一过程中,此前参与主导美乌矿产资源协议的新总理斯维里坚科,已经和特朗普身边权力不断上升的美国财长贝森特打过交道。她也因此被认为是更有机会帮助改善乌美关系的人选。
新内阁的数项调整即是针对这两个目标。除了身兼数字转型部长的第一副总理费奥多罗夫将负责加强军工经济和国防采购的信息化能力外,新总理斯维里坚科也将被赋予更大的经济政策执行权。
斯维里坚科曾经在经济部时的副手卡奇卡,如今被拔擢为负责欧洲和大西洋事务的副总理,以巩固和欧洲关系,维持欧洲的援乌态势,她当时的另一名副部长索博列夫,现在则被安排掌管合并的巨无霸经济部门——经济、环境和农业部,预期将在经济领域推动一些新的政策。
《乌克兰真理报》的分析指出,这些安排反映出泽连斯基和叶尔马克信任斯维里坚科会遵从指示:“新总理将掌控政府所有文件、与合作伙伴的谈判,甚至掌控整个经济……她的前任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
对普通乌克兰人来说,国内经济、征兵逃兵等问题都摆在眼前,但更经久不衰的则是腐败问题。2024年年底的调查显示,35%的乌克兰受访对象认为过去一年国内腐败问题没有好转,49%认为腐败问题在恶化。而从2023年到2024年,认为腐败在乌克兰“非常普遍”的受访对象从43%增加到了60%。
叶尔马克也被质疑保护多名疑似涉及弊案的亲信,包括现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塔塔罗夫(Oleh Tatarov)等人。
就在7月11日,乌克兰的相关部门还突袭了乌克兰社会组织“反腐败行动中心”活动人士沙布宁(Vitaliy Shabunin)的住所,指控他逃避兵役和欺诈。沙布宁指责这是政治打击,并称泽连斯基政府“迈出了走向腐败独裁主义的第一步”。
放在战时背景下,诸如腐败的问题因涉及乌克兰的对外形象和“俄罗斯信息战”而时有争议,各方对此也常常讳莫如深。新的战时政府,多大程度上能突破桎梏缓解这些问题,尚不明朗。
而对乌克兰人来说,更迫切的问题或许是在战与和之间如何恢复信心。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在2025年5月到6月的民调问及乌克兰人:“您如何看待10年后乌克兰的未来?”结果显示,认为国家会变成废墟、人们会大批出逃的受访者,从2022年10月的5%上涨到了47%;认为国家会繁荣并加入欧盟的受访者,则从88%下降到了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