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美国正式进入因总统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引发的新一轮涨价潮。随着特朗普宣布将于8月1日起对尚未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加征15%至20%的统一关税,多家企业被迫调高商品售价以转嫁成本压力。从日用消费品到食品饮料,价格上涨信号已陆续显现,美国消费者正成为这场关税政策的直接买单人。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7月29日报道,随着“关税大限”临近,特朗普28日表示,极有可能对尚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数十个国家征收15%至20%之间的关税。尽管谈判仍在进行,但美国政府官员强调,不会推迟执行日期。在总统正式签署前,现有关税可能在一夜之间跃升至4月所公布的水平。
面对即将到来的成本冲击,美国企业纷纷作出应对。据路透社7月30日报道,当地时间29日,日用品巨头宝洁公司发布对2025年的悲观预期,并通知沃尔玛等主要零售商,将从下周起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宝洁公司表示,将对其美国市场约四分之一的产品提价约5%左右,以抵消新一轮关税的成本压力。未来几个季度,企业面临的这一挑战势必会传导至普通消费者。
而汽车制造商如通用(GM)和福特(Ford)目前仍在自行吸收关税成本,总额已达数十亿美元。不少企业在关税正式生效前紧急进口原材料和产品,以缓冲成本压力。经济学家指出,这种“囤货行为”延缓了涨价节奏,也使得关税影响暂未完全反映在通胀数据中。国际商会副秘书长安德鲁威尔逊表示,一旦企业库存耗尽,通胀压力将浮现,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初显现。
事实上,整个春季,美国多家零售商与消费品制造商就不断发出预警,进口商品的关税将压缩他们的运营利润,使企业不得不在盈利受损与提高售价之间艰难抉择。
美敦力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哈佛商学院高管教育研究员比尔乔治表示,“你会看到沃尔玛、亚马逊和百思买等公司被迫将价格上涨转嫁给消费者。”
自4月特朗普政府提出所谓的“解放日关税”以来,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笼罩美国企业,特别是依赖进口的中小企业。据美国商务部数据,90%以上的美国进口商为中小型企业,面对关税成本,转嫁能力有限。在资本市场上,消费类巨头普遍承压。自“解放日”关税政策宣布以来,宝洁股价下跌19%,雀巢下跌20%,金佰利下跌11%,百事可乐下跌近7%,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则上涨逾13%。
面对市场担忧,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7月29日在瑞典接受CNBC采访时试图安抚企业情绪,淡化“回弹关税”(snapback tariffs)可能带来的冲击,并暗示这些关税可能只是短期存在。尽管如此,对于即将面对涨价潮的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而言,这番表态显然难以释疑。
根据路透全球关税追踪数据库,从7月16日至25日,企业预计全年将损失合计71亿至83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对今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冲击,但冲击程度不如此前预测的那么严重,全球增长预计为3%。但IMF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将增长1.9%,而去年为2.8%。《国家利益》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这说明,关税并非免费。其他国家无需为此买单,而美国则需要。而特朗普,或者至少是他的追随者也许终有一天会意识到,征收自大萧条以来最高的有效关税并非成功的经济方案。华盛顿公平增长中心一项新研究表明:在美国经济中受关税影响最大的25个子行业中,有19个属于制造业。《国家利益》文章的作者写道,特朗普喜欢谈论美国制造业的“新黄金时代”,“但他的关税可能会玷污这个黄金时代。”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提出对大多数贸易伙伴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将针对部分国家征收更高税率。他将当天称为美国的“解放日”。根据政策安排,2025年8月1日为关税正式生效的最后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