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傅雷翻译出版奖主海报  主办方 供图

10月1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傅雷翻译出版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17届傅雷翻译出版奖颁奖典礼(以下简称“傅雷奖”)将于今年11月22日到23日在北京举行。

2009年,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和以法国文学教授、作家及翻译家董强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法语界学者的推动下,傅雷奖得以创立。傅雷奖表彰在法中两国文化交流中承担关键工作的译者,每年评选出两部最佳译作,文学类和社科类各一部。自2013年起,傅雷奖设立了旨在鼓励新生代译者的“新人奖”。

董强在发布会的致辞中表示,在现在这样一个无论是阅读还是翻译都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傅雷奖显得“尤为重要”。他希望能够借傅雷奖的工作,进一步支持年轻的译者了解法国,认识更多法国作家、思想家和出版家,能够把更多法国人文和社科方面的书籍传到中国。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董强表示,这些年很多年轻的译者加入了翻译法语作品的队伍,“傅雷奖让年轻人很受鼓舞。”他表示,近年来很多法国新生代作家的作品,都能很及时地翻译成中文,也与傅雷奖有很大关系,“傅雷奖的机制,不是说要等到授予终身成就的时候,而是及时跟进的。”

“所以在我们国家整体外文作品翻译规模和水平都面临下降压力的情况下,法语作品的译介还能够做到基本覆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董强说。

在发布会上,2025年傅雷奖评委会主席、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王鲲介绍了本届傅雷奖的有关情况,并公布了入围作品名单。

入围作品展示 澎湃新闻记者 聂舒翼 图

据介绍,本届傅雷奖收到的参评图书多达54部,其中社科类图书32部,文学类作品22部。评委会经过投票选出了10部入围作品,其中文学类作品5部,包括安妮埃尔诺的《空衣橱》、克洛埃德洛姆的《合成的心》、让-保罗杜波瓦的长篇小说《每个人》、皮埃尔米雄的短篇小说集《微渺人生》、蕾拉斯利玛尼的《战争,战争,战争》。

社科类入围作品5部,包括罗杰卡约的早期代表作《人与神圣》、收录了作曲家德彪西2500封信件的《书信集》、布鲁诺拉图尔的《面对盖娅:新气候制度八讲》、莫里斯梅洛-庞蒂的《自然》、阿兰埃伦贝格追述抑郁症历史的《疲于做自己》。傅雷奖今年将再次呈现法语作品和中国当代译界的多样活力。

据介绍,由王鲲担任主席的评委会将选出最终获奖作品。除了八位常任评委,上届傅雷奖的两位获奖者也将参与终评,另有两名中方特邀嘉宾助阵,他们分别是作家、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民安。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王鲲表示,今年是傅雷奖成立以来收到作品最多的一年,也让评委会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表示,通过今年的作品可以发现,尽管中法相隔万里,但“现在共同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像”,“比如环境问题,我们看向全球的思想市场的时候,你发现法国其实跟我们同期甚至比我们稍微早一点,它也有很多相关的反思和讨论,所以这也是我们思想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本届获奖者将于11月22日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揭晓。11月23日,数场文学见面会将在PAGEONE书店(北京坊)举行。

自2013年以来,中文一直高居法国出版社版权转让语种的榜首。2024年,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约有1176份。这些作品在国内的出版离不开译者们的辛勤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译者的队伍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傅雷奖的61位参评译者中,80后占到了47位。

王鲲表示,目前中法文化交流中其实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的状态,“应该有更多的译者把中国的优秀作品也译介出去。”他表示,法国的图书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吸收了全世界各国的思想,“我们如何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能够和法国人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对话,能够让他们看到中国思想的高度和深度,让他们有兴趣去引进我们的作品,这个过程我觉得还是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