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10 月 16-1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 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举行。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编制 " 十五五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等关键技术突破。促进跨界融合,深入推进 " 车路云一体化 " 应用试点,支持共建可信数据空间。
辛国斌还提到,将完善政策体系,加快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相关标准制定,优化生产准入管理制度,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深化开放合作,支持中外企业深化技术、标准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建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 十四五 " 期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发布近百项技术标准,支持 20 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 " 车路云一体化 " 应用试点,建成完整产业体系,实现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 60%。
交通运输部联合相关部门日前印发了《关于 " 人工智能 + 交通运输 " 的实施意见》,把人工智能作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工程,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应用,打造一批技术成熟、路径可行、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在大会上表示,面向未来,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技术供给,加速创新场景赋能,加强核心要素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迈上新台阶。要加快打造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发展,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截至 9 月,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 3230 次,涉及车辆 1.2 亿辆,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有 652 次,涉及车辆 6378.86 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 53.18%。2024 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有 255.61 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 23%。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正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研究起草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规范宣传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虚假、夸大宣传和非理性竞争等问题的监管。
大会开幕式上,智能网联汽车 " 车路云一体化 " 试点阶段性成果正式发布。目前,试点工作已提炼出 " 车路云一体化 " 十大功能场景,包括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交通事件信息预警、协同式弱势交通参与者避撞等。这些场景针对恶劣天气视线受阻、交通事故突发、盲区弱势交通参与者等多种情况,通过车路云协同,实现信息发送、风险预警、轨迹规划等功能,可有效提升行驶安全与交通效率 。
此外,大会上还启动了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汽车方向)。2025 年,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牵头申报了该基地,基地将落户于产业生态集聚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联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北京汽车等国内整车企业,汇聚清华大学李克强院士团队顶尖技术力量,协同行业头部合作伙伴,共同破解汽车行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共性技术瓶颈和产业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