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业绩呈现明显承压态势。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4.69亿元,同比下降 33.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91.88万元,同比降幅达 319.9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172.16 万元,同比下降 400.37%。

  这一表现与上半年形成显著反差。根据此前半年报,2025 年上半年双塔食品仍保持盈利,营业收入 10.47 亿元同比增长 6.18%,归母净利润 5436.35 万元同比微增 0.89%。单季度的亏损直接拖累了前三季度整体业绩,1-9 月公司累计营业收入 15.16 亿元,同比下降 10.45%;归母净利润 3444.47 万元,同比下滑 45.2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2700.43 万元,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 53.86%。

  从业绩变动原因来看,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2025年9月1日,双塔食品公告称欧盟委员会对中国产高蛋白豌豆蛋白(干重基础上蛋白质含量超 65%)启动反倾销调查,调查期为 2024 年7月1日至2025 年6月30日,而豌豆蛋白是公司核心产品之一。事实上,这并非公司首次面临海外贸易壁垒:2024 年7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豌豆蛋白作出 “双反” 终裁,双塔食品被裁定征收 269.77% 的反倾销税和 15.15% 的反补贴税;同年 4 月,加拿大也已启动对中国豌豆蛋白的 “双反” 调查。

  海外市场对双塔食品营收贡献较高,2025 年上半年公司国外营业收入 4.83 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 46.11%。其中,欧盟市场占比从 2024 年的 3.92% 提升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6.48%,刚成为营收增长的潜在增长点,便遭遇反倾销调查,给这部分业务的后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此前美国市场受 “双反” 影响,公司对美出口已基本停滞,如今欧盟市场再遇挑战,进一步加剧了海外营收压力。

  除外部因素外,内部经营压力也对盈利产生影响。根据三季报解释,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较期初增加 40.42%,主要因淀粉库存增加,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上升;同时,销售费用较上期增加 36.19%,主要是订货会费用增加所致。尽管管理费用(同比减少 42.19%,因股份支付费用摊销减少)和财务费用(同比减少 36.05%,因利息费用支出减少)有所下降,但资产减值与销售费用的增长,仍对净利润形成挤压。

  面对当前困局,双塔食品已采取多项应对措施。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加大国内市场布局力度,2025 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5.63%,营收占比提升至 53.89%,同时尝试通过合作拓展产品场景.在海外布局上,为规避贸易壁垒,公司推进泰国工厂建设,有望借助东南亚区位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此外,针对欧盟反倾销调查,公司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并聘请专业律师团队,积极参与调查应对。

  不过,公司转型与突围仍面临挑战。国内植物蛋白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从 “出口代工” 向 “国内品牌运营” 转型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完全弥补海外市场的营收缺口;泰国工厂建设与投产存在时间周期。同时,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反映出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弱化,可能会限制市场开拓与产能建设的投入力度。

  作为国内豌豆蛋白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双塔食品的三季报业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口依赖型植物蛋白企业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下的共性困境。短期内,公司业绩修复仍需等待贸易环境明朗与新业务落地见效;长期来看,国内市场拓展与海外产能布局的成效,将决定其能否逐步摆脱当前压力,实现稳健发展。

  (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