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电动汽车(EV)的无线充电正从概念走向商业现实,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突破方向。随着国际安全标准的确立、核心技术的成熟,以及各国政府的大规模投资支持,这一“停放即充电”(Park and Charge)技术正加速融入主流市场,致力于让电动车的使用体验更便捷、更智能。FXGT表示,这种免插电的充电方式消除了传统充电的繁琐环节,被视为推动电动车普及的关键因素。有研究显示,为消费者提供无线充电选项可使其购买电动车的意愿提升约40%。
标准化与技术创新驱动市场普及
无线充电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统一的全球标准。SAE International J2954标准的制定为不同品牌车辆和充电装置的兼容性提供了保障。该标准为乘用车设定了3.7kW、7.7kW和11kW三个功率等级,充电效率最高可达93%,与有线充电几乎无异。标准中还引入了“差分感应定位系统”(DIPS),可让车辆在恶劣天气中也能精准停靠在充电板上。FXGT认为,这一功能对于未来需要自主完成充电的自动驾驶电动车尤为重要。与此同时,SAE正推进J2954/2标准,以支持高达500kW的功率输出,满足重型商用车的快速充电需求。
FXGT引用的性能测试数据表明,该技术已具备商用条件。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开发的静态充电系统能够以96%的效率向电动车输出100kW功率,仅需20分钟即可补充50%的电量,显示出无线充电在速度上已可媲美传统快充。
静态与动态充电的双重布局
目前,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应用模式。静态充电是最成熟的形式,车辆在停车状态下进行充电,适用于住宅、公共停车区和商业车队。动态充电则是更具颠覆性的方向,通过在道路中铺设感应线圈,让车辆在行驶中实现边跑边充。FXGT认为,这一模式有望彻底消除“续航焦虑”,并促使电池更轻、更经济。美国底特律的四分之一英里电动公路已成功为福特E-Transit厢式车实现动态充电,而意大利“未来竞技场”项目也正在测试类似技术。
技术巨头与政府资金共同加码
无线充电生态的参与者涵盖了创新技术公司与全球汽车制造商,FXGT表示,核心技术提供商包括源自麻省理工学院的WiTricity、InductEV、Electreon及HEVO Inc.,而三星、高通、丰田与比亚迪等大型企业也通过专利与投资加速布局市场。美国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为电动车充电网络拨款75亿美元,其中50亿美元用于国家电动车基础设施(NEVI)项目,推动无线充电设施的落地。
尽管目前无线充电系统的建设成本仍高于传统插电式充电,但FXGT认为,随着标准化进程推进与生产规模扩大,成本有望在2025年后显著下降。更重要的是,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已超越乘用车领域,对电动物流车、公交车等商用车队而言,无线充电可实现自动化与连续化运作,降低人工成本并减少停机时间。FXGT表示,从便利性、效率与未来潜力来看,无线充电正成为电动交通产业的新标准,加速推动全球电动出行的普及与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