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10:02:32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从秦代木鸢承载的飞天遐想,到唐代壁画里的 " 飞天 " 期许,中国人自古便藏着对苍穹的向往。如今,烈焰划破三秦大地上空,140 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的轰鸣震彻旷野;宝鸡的生产车间里,钛合金材料在精密机床控制下渐成航空部件的雏形;府谷的金属镁园区内,兰炭尾气循环利用的管道交织出绿色冶炼的图景……陕西,这个曾经以重工业为底色的 " 制造大省 ",正以科技创新为刻刀,为产业体系雕琢出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 " 新质 " 骨骼。这场 " 智 " 变,不仅让陕西在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突破 " 卡脖子 " 壁垒,更让其成为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创新大国的中坚力量。

古今飞天梦交织 航空航天铸就 " 天际线 "

从古籍中 "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 的记录,到《赤壁赋》里 " 冯虚御风 " 的描摹,中国人的飞天梦早已刻进数千年的历史记忆里。而今,这份梦想在陕西的航空航天产业中,长出了 " 硬核 " 翅膀。

" 嫦娥 " 探月(图片由 AI 生成)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从 " 嫦娥 " 奔月到 " 天问 " 探火,从 " 北斗 " 指路到 " 天宫 " 揽胜,中国每一次迈向太空的 " 脚步 ",背后都有陕西的力量。近年来,陕西省已经形成了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研发、卫星数据应用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今年 4 月 26 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 140 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首次整机试验圆满成功。这个 " 大家伙 " 从方案论证到整机试车仅用 7 个月就实现了 " 从 0 到 1" 的快速研制突破,它将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大运力火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国产大飞机 C919(图片由 AI 生成)

而作为我国航空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坐标,西安坐拥全国四分之一的航空科研力量,18 个航空 " 国家队 ",阎良区(航空基地)作为核心承载区,汇聚 4 家航空链主企业及 1500 家配套企业。在这里,从毫米级精密零件到 20 米亚洲最大飞机壁板,从尖端材料研发到整机强度验证,每个环节都彰显着 " 航空重镇 " 的硬核实力。

" 三材并驱 " 强根基 陕西撑起创新大国 " 硬脊梁 "

当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迈进之时,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成为破局关键。在陕西," 中国钛谷 " 宝鸡、" 中国镁都 " 府谷的名号早已响彻全球,加上快速崛起的碳纤维产业,钛、镁、碳 " 三材并驱 " 的格局,正为产业升级注入 " 新质 " 动能。

在宝鸡,钛合金已跳出 " 单一冶炼 " 的局限:展厅中薄如蝉翼的 0.02 毫米钛箔,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核心原料;研发车间里,3D 打印的钛合金基板正等待检测;医院里,多孔钛合金人工关节因轻量化、易融合的特性,走进全国数十家医疗机构。从 " 炼钛 " 到 " 造件 " 再到 " 应用 ",宝鸡已构建起全产业链生态,让钛合金从 " 航空重器 " 变成 " 民生好物 "。

智能工厂(图片由 AI 生成)

府谷县则创造性地开辟了利用兰炭尾气冶炼金属镁的新路径,这一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金属镁的生产成本,更让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府谷镁产业迅速崛起,并在世界金属镁生产的激烈竞争中迅速占据了高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府谷县共有金属镁生产企业 34 户,整体产能达到 67.8 万吨,2024 年金属镁产量为 53.72 万吨。

碳纤维产业的崛起,更让陕西新材料版图再添 " 猛将 "。如今,碳纤维不仅是航空、航天等尖端国防工业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还是交通、能源等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作为陕西极具特色的一条产业链,未来 3 年,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链项目投资将超 200 亿元。

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图片由 AI 生成)

在三秦大地,这场贯穿古今的 " 智 " 变,让陕西不仅筑牢了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的自主优势,更为中国迈向创新大国挺膺担当。未来,这片承载着千年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沃土上,还将继续以创新为刃,雕琢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版图,让 " 陕西坐标 " 在全球科技舞台上愈发鲜明,让 " 中国智造 " 的力量持续 " 陕 " 耀世界。(文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