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同为二线头部锂电厂商,国轩高科(002074.SZ)、亿纬锂能(300014.SZ)的三季报出现很大反差,一家净利狂增五倍、一家下滑超一成。

国轩高科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净利润25.33亿元,同比增长514.35%。

同期,亿纬锂能营收为450.02亿元,同比增长32.17%;净利润为28.16亿元,同比下滑11.7%。

单季度看,国轩高科三季度净利同比飙升1434.42%,达21.6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甚至约是该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的1.8月;亿纬锂能三季度净利润则同比小幅增长15.13%,为12.11亿元。

只看上述主要指标,两家企业业绩表现差距甚大,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界面新闻通过进一步查看财报能够发现,国轩高科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除了受到公司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影响外,主要受到了其持有的奇瑞汽车(09973.HK)股份,因其港股上市以至公允价值大幅变动影响。

根据奇瑞汽车上月披露的《全球发售》文件,该公司上市后,国轩高科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持有奇瑞汽车1.57%的股份。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于港股上市,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最新市值为1901亿港元。

数据来源:企业三季度财报,制图:高菁

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国轩高科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0.85亿元,同比增加49.33%。亿纬锂能前三季度的扣非净利润19.37亿元,虽较上年同期下滑22.51%,仍高于国轩高科。

从负债率看,国轩高科的债务压力更大。截至今年三季度,国轩高科的负债率达71.72%,较亿纬锂能63.47%的负债率高出8.2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两家企业的毛利率均有下滑。国轩高科同比下滑1.16个百分点,至16.82%;亿纬锂能下滑1.43个百分点,至15.95%。

截至今年9月底,国轩高科的总资产为1211.49亿元,比上年度末增加了12.34%;亿纬锂能的总资产为1163.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15.34%

今年以来,受全球政策波动、技术迭代等因素影响,锂电池尤其是储能电池需求旺盛,业内甚至出现“缺芯潮”现象。

在此背景下,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的合同负债、存货以及在建工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合同负债是企业在新收入准则下,因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承担的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的义务。亿纬锂能的合同负债达到了5.23亿元,较年初增长42.58%。国轩高科合同负债也较今年年初增加了0.93亿元,达6.22亿元。两家企业的在手订单均有所提升。

国轩高科的存货由年初的71.21亿元增至三季度末的117.46亿元,增幅达到了64.94%。该公司指出,主要系销售规模增加,存货储备增加所致。同期,亿纬锂能的存货也由年初的52.51亿元增加至60.06亿元,增幅约14.38%。

两家企业的在建工程则均较年初实现超四成的增幅。

其中,国轩高科在建工程达210.4亿元。其表示,主要系本期产线建设投入增加所致;亿纬锂能达132.85亿元,该公司指出,采购的设备陆续到货以及增加厂房建设投入,带来在建工程金额的增加。

数据来源:企业三季度财报,制图:高菁

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日前向界面新闻表示,当前,无论是储能还是动力电池的产能都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各家产能基本拉满,第一、二梯队企业均需扩建。

宁德时代(300750.SZ)此前发布的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其在建工厂已回升至同期历史第二高位。

据界面新闻了解,远景动力、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等锂电池企业的扩产工作也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

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同为国内二线头部锂电池厂商,主营业务均涵盖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板块。

其中,国轩高科最为主要的业务为动力电池。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业务为该公司贡献了72.37%的营收,储能电池系统业务的营收则占总营收的23.52%。

亿纬锂能的业务重心则较为平衡,其动力电池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占总营收比例的45.26%,储能电池业务的营收占比为36.56%。

亿纬锂能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动力电池出货34.59 GWh,同比增长66.98%;储能电池出货48.41 GWh,同比增长35.51%。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以装车量计,国轩高科占据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5.33%的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四;亿纬锂能则紧随其后,市占率为4.18%。

储能电池方面,据新能源研究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亿纬锂能位居全球储能电芯总出货量第三位,而国轩高科则排在第七位。

虽然市场排名均较为靠前,但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作为二线电池厂商的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要实现对一线企业的超越,并不现实。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包括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在内的七家二线锂电池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约为32.87亿元。同期,锂电池行业的绝对龙头宁德时代的净利润为304.85亿元,几乎为七家二线锂电池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10倍。

张金惠曾对界面新闻指出,当前液态电池的江湖格局基本已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其余企业只能在狭小、拥挤的市场空间内求存,且液态电池技术已发展成熟,提升空间有限。在他看来,固态电池技术是当前国内二线电池厂商突围的唯一出路。

这恰好是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的领域。

今年9月2日,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龙泉二号”10 Ah全固态电池同步下线。

在10月24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亿纬锂能指出,按照目前的节奏,公司预计在第四季度继续推出下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与此同时,该公司还考虑在现有的某些产线,通过小额资金的投入实现升级改造,实现半固态电池的生产。

国轩高科10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其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且该公司已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 GWh量产线的涉及工作,力争于年底前完成相关的涉及定型工作。

从两家企业披露的消息来看,似乎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都十分迅速且顺利。

不过,也有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表示,截至目前,各个固态电池相关企业的进展都较为常规,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拿出的固态电池,能够符合动力电池的需求。大家都还在研发路上。

业内当前普遍认为,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初步落地,大规模商用还要等到2030年左右。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能否通过固态电池打破当前锂电池行业格局,仍有待观察。

截至10月27日收盘,亿纬锂能下跌4.19%,报收于76.89元/股,最新市值为1573亿元;国轩高科上涨6%,报收于44.73元/股,最新市值为81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