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对外公布。其中,在第15条“大力提振消费”中,《建议》特别提到,要完善促进消费制度机制,清理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界面新闻表示,清理住房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将对房地产市场复苏具有明显提振作用。

他进一步指出,从需求端看,此举直接释放三类核心需求:一是新市民与人才的刚性需求,通过优化社保年限、户籍约束等政策,让长期在城市贡献的群体获得置业机会;二是改善型需求,通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房产税试点等方式,解决家庭住房升级的政策障碍,提升居住品质;三是合理的跨区域购房需求,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上海若取消限购为例,预计可释放数十万套合理购房需求,带动装修、家电等关联消费增长超千亿元。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住房的定位基本上就是从消费和民生这两个领域来看,其中在消费方面,提振消费是促进国内大循环、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核心抓手,因此在住房领域也强调了住房作为消费品,要清理不合理消费限制。

他首先提到,在住房租赁领域,对租赁人口租房落户的限制,阻碍了租赁消费。

“尽管多数城市规定,既可以落户在房主户口上,也可以落到集体户,但调研发现,在房主户口上落户几乎不可能。另外,很多城市设置的集体户很少,还要求租赁满一定期限,还要提供租房协议、备案证明等,流程复杂,尤其是跨部门办理时,可能费时费力。”李宇嘉说。

在住房保障领域。李宇嘉表示,一方面,目前公租房申请门槛较高,有的城市停留在数年前,没有根据轮候库人群增长,结合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两类群体,实时扩大保障的范围;二是公租房供给不适应租客就业变动性加大的现实,跨区之间的公租房轮换机制没有实现;三是不合理的人才房政策限制了保障房的合理消费。

“很多房源仅限于给政府招引的企业职工或人才居住,而且一次性给到企业批量的房源,部分房源闲置,但该保障的人群得不到房源,导致一边闲置、一遍嗷嗷待哺。”他补充道。

在公积金领域,李宇嘉提到,目前许多城市对公积金使用设置了严格限制,如要求公积金缴存地、购房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一致,导致公积金无法在城市群、都市圈内自由流动,影响了资金对“职”与“住”资源的配置效率。另外,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在转换条件、转换额度上都有限制。

除上述三个方面,李宇嘉在采访中表示,商品房领域,当前二手房买卖中“带押过户”还存在阻碍,主要是跨行的限制,转入行和转出行之间的协同,二者都担心抵押物悬空,还有不动产登记和银行之间在信息交互上的协同。一手房带押过户也存在阻碍,主要是从土地抵押到建工程抵押之间的无缝对接,逐套解押在系统上操作的便利性,银行和不动产之间的协调等。卖旧买新中,银行对二手房评估价值的不合理,导致实际贷款额度打折扣。另外,很多城市要求“人户一致”才能分享区域内的学位,即在该区域有产权住房,而且户口要落到这个房子,但这与现在人口流动性大的现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