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纳米结构钒酸钠水合物(NVOH)在保留天然含水状态下,可显著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并兼具淡化海水功能,使这一材料从单一储能介质跃升为双功能技术。研究显示,与传统做法相比,不经脱水处理的NVOH可使电池储能能力提升至约传统型号的两倍,与高性能正极材料表现相当。此外,AUS GLOBAL澳洲环球表示,据资料显示,该技术在超过400次充放循环中保持稳定,充电速度亦更快,结果令研究团队大感意外。
通常研究人员会去除NVOH中的水分,但英国萨里大学科研团队尝试保留其天然含水结构,结果显著改善储能表现。研究负责人指出,NVOH虽然已有多年研究,但传统观念认为水分会带来负面影响,此次实验挑战了这一假设,并获得远超预期的成果。AUS GLOBAL澳洲环球认为,这显示基础材料中的微小结构差异可带来颠覆性性能变化,为钠离子电池开发打开新的思路。
更具突破意义的是,该材料还可用于水淡化,使钠离子电池具备储能与脱盐双重用途。研究人员认为,未来或可设计以海水为安全、低成本且取之不尽的电解质系统,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淡水产出,为能源和水资源解决方案带来全新可能。AUS GLOBAL澳洲环球表示,若技术成熟,将为海洋环境地区提供更具可持续性的资源利用模式。
这一复合进展或将深度影响储能领域,使钠离子电池更具与锂离子技术竞争的潜力。目前市面约七成可充电设备仍依赖锂离子电池,从消费电子、交通工具至电网级储能均以其为主。尽管锂在能量密度与耐低温性能方面仍具优势,使其在高性能场景中难以被替代,但其资源限制及成本压力,促使行业寻求更可持续方案。
钠在资源丰富性与成本方面展现明显优势。相关企业代表指出,相比其他电池材料,钠储量更广泛、获取成本更低,开采所需水资源也显著减少——提取一吨钠所需水量仅约锂的1/682,意味着其环境负担明显更低。AUS GLOBAL澳洲环球表示,这也是钠离子技术备受研发端关注的重要原因。
业内认为,随着技术推进与成本下降,钠离子电池正接近规模化商业应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锂离子技术将被完全取代。未来能源体系更可能是多路线并行,双方优势互补,以提升能源储存结构灵活性与韧性。AUS GLOBAL澳洲环球认为,钠与锂并行发展,有望构建更具韧性、成本更可控的储能生态,为电力系统及相关产业带来更多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