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平原的8月,炎热与蝉鸣可以伴随一整夜,让人难以入眠。
已近凌晨2点,在前方暗访的记者夏如初突然打来电话,没说几句就哭了起来。
此刻,两名暗访记者正窝在车里,观察着对面一家营养土生产厂进出运土的车辆,稍打个盹可能就错过了关键的画面。
自“毒营养土”这个调查开始以来,夏如初与祝江二人已经在外陆续暗访了两个多月。
“太难了,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只能两人换防。连续跟了几个通宵后,夏如初情绪有些失控。
夏如初是一位南方姑娘,看似柔弱却很有冲劲,卧底、暗访均不在话下;祝江个子不高,但长得壮实,暗访时可以在各种角色之间切换自如,能很快进入角色。
我曾经跟他们开玩笑:您二位不去演个戏,有点可惜。不过,夏如初这次的哭,是真实的。
“毒营养土”系列调查报道发布后,不少网友在影子调查队视频号后台私信,关心我们记者的安全,为这组报道点赞。
记得还是今年5月底,夏如初在群里分享了几个截图,说她的花友们买的营养土,回来气味刺鼻,看起来像黑乎乎的煤渣,给绿植换上这种土之后就蔫死了。
我也喜欢种植,家里吃过的橘子、柚子、菠萝蜜、荔枝等等,都会往花盆里塞,还会种一些生菜、青菜、西红柿之类的在阳台上。
刚好家里几天前就买到了这样的黑乎乎的营养土,10元钱一袋,30斤重。老家带来了一株魔芋,刚好缺土,我就把这黑乎乎的土换上了。
可是没过几天,魔芋的根部就开始腐烂,最后就死掉了。
夏如初的质疑再次点醒了我们。这些是什么土?都来自哪里?里面会不会有什么有害成分?
带着这些疑问,影子调查队启动了这次暗访调查。
首先我们网购了十余批次的不同品牌营养土,送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最后发现10款营养土检出不同元素的重金属超标问题。

试想,这样的土种出来的蔬菜瓜果还能吃吗?当年因地方重金属厂矿污染导致的“镉米”事件、儿童血铅事件等,近年来亦有发生。
监管部门对重金属污染问题曾多次发文要求整治。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年)》,要求今年底前完成排查立行立改,并将重金属纳入督查重点,完善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体系,形成重点地区“2小时应急救援圈”。
从前面的检测情况来看,营养土里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已显而易见,剩下的就是找到这些土的源头。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夏如初和祝江陆续前往多地调查,经过多个通宵的蹲守,持续跟踪,潜入营养土加工厂、仓储点与销售渠道,实地取样并再次送检后依然发现这些营养土的原料土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三个多月里,两名记者冒着危险揭露了9家公司披着环保、农业的外衣,将固废、污泥转手包装成“营养土”挂在网上销售。这些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开设了“十六月花坊”“园艺用品工厂店”“小福星园艺”“植觉园艺馆”“i花财的小店”“朝露园艺店”“大诚的营养土”等数十家网店,对外大肆兜售“营养土”,有的店铺月销200多万单,有企业自称年收入过亿元。
如此惊人的订单量,让一些含有重金属的“毒营养土”流入了千家万户,群众的花盆菜地沦为了这些公司消纳固废、污泥的“处理厂”,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证实这些公司收购建筑渣土、工业固废、污泥,转手包装成“营养土”倒卖的产业链,在前方暗访的他们就必须要拍摄到“毒营养土”运输的全程。
但事事不会尽如人意。
当时并不是营养土销售的旺季,这些公司运输土的频率并不高,也就拉慢了我们暗访的进度。
每一组强有力的报道,背后的暗访记者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暗访记者不仅要突破进入到核心场所,见到核心人员,还要能拍摄到核心画面;不仅要随机应变,还要有心理素质超强,处事“面不改色心不慌”的定力。
但长时间暗访出差,彻夜蹲守、跟车,如果进展缓慢突破困难,甚至有时候会“扑空”,这些都会消磨耐性,人也难免有些情绪崩溃。
在调查“毒营养土”暗访时正值酷暑,涉事加工厂臭气熏天,飞灰弥漫,现场污秽不堪。暗访记者从工厂出来就犯恶心,甚至干呕。
这些工厂又是不定时进料,货车起早贪黑运输,两名记者有时蹲守到半夜,有时凌晨3点就要赶到工厂门口;跟车也有难度,司机们很警觉,路口跳灯时就可能被甩开。暗访期间,记者每天要驱车两三百公里,多时七八百公里。
几个月来的艰辛,最终形成了“毒营养土”调查这组令读者称赞的报道。
“感谢澎湃新闻,还我们一个干净的花盆。”报道播发后的这两天,影子调查队视频号后台收到了众多网友留言,关心记者的安全,感谢影子调查队揭露了这个非法产业链。
还有很多网友留言,提供了更多的调查线索,在这里,我谨代表澎湃新闻影子调查队,对关注和支持我们的网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你们的关心、感谢和线索,影子调查队都收到了。
影子调查队将继续以暗访见真、以检测立证、以追问促改,让新闻监督有力量,让真相发声,让不法者得到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