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缺4个月后,迎来新任掌舵人!

  11月17日晚间,浙商银行公告称,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决定,陈海强任该行党委书记,并提名任该行董事长。该行董事会将尽快按照法定程序完成董事长的选举工作。

  据了解,陈海强深耕金融业多年,2015年加入浙商银行,2020年获聘为该行副行长,今年4月出任该行党委副书记,后兼任行长一职,直至此番履新。

  业内人士认为,内部提拔有助于保持战略稳定,此次任职将在关键时期助力该行稳健发展、凝聚人心,推动该行行稳致远、实现长期价值。



  内部提拔

  今年7月,浙商银行原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辞去在该行的全部职务。该行也在公告中对陆建强任职期间所作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并致谢。

  彼时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将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提议,尽快按照法定程序完成新任董事长的选聘工作。

  时隔4个月,浙商银行新任掌舵人官宣补位。据该行11月17日晚间公告,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决定,陈海强任该行党委书记,提名陈海强任董事长。

  据了解,陈海强现年51岁,曾先后就职于宁波北仑支行、中国投资银行宁波支行、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宁波分行。

  2015年初,陈海强加入浙商银行,历任该行宁波分行行长、杭州分行行长、总行行长助理兼杭州分行行长。

  2020年3月,陈海强获聘为浙商银行副行长,次年又进入该行董事会,任执行董事。今年4月,他升任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并获聘为行长,后于7月初获批任职资格,正式履职。

  此番出任党委书记,并获提名为董事长后,他也将成为浙商银行2004年成立以来首位由内部提拔而来的掌舵人。

  业内人士认为,内部提拔有助于推动决策更贴合实际,保持银行战略稳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全行业务创新与变革;同时也有助于激励内部人才,强化企业文化认同与传承。

  长期主义“践行者”

  作为全国性银行中为数不多的“70后”掌舵人,陈海强深耕金融业多年,从一线逐渐成长,有丰富的银行经营和管理经验,对银行业发展趋势有前瞻性认知。

  在4月初召开的浙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时任该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拟任)的陈海强围绕息差收窄、零售业务等话题金句频频,让人印象深刻。

  其中,他合计6次提到“长期主义”,称“时代不会辜负长期主义者,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成功穿越周期”“不要昙花一现的爆发力,而是要持久稳健的续航力”。

  根植长期主义,今年以来,浙商银行也在经营上做了三方面调整:明确摒弃“规模情结”,追求“质量优先、规模适度”,资产结构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并从追求“单项收益”调整为“追求场景化的综合收益”。

  “浙商银行再也不一味追求规模情结,再也不走‘垒大户’的老路,再也不关注短期业绩、‘挣快钱’,这些都是我们追求长期价值的选择和方向。”陈海强强调。

  业内人士认为,陈海强对浙商银行非常了解,在该行战略转型、风险化解和科技布局中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还非常有人文关怀,关心关爱员工”。

  前述人士表示,此次任职将在关键时期助力该行稳健发展、凝聚人心,推动浙商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行稳致远、实现长期价值。

  经营保持稳健

  10月底,浙商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489.3亿元,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16.7亿元,基本面表现稳定。

  其中,今年以来,该行积极推动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以“低风险、均收益”资产为扩表抓手,主动布局收益适中、风险可控的长久期资产。

  截至9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达3.39万亿元,其中贷款、存款在总资产、总负债中的占比分别提升至约56%、65%,存款迈上2万亿元台阶。

  资产质量方面,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36%,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呈现改善势头。



  “我行将继续坚持‘低风险、均收益’经营策略和‘审慎、稳健’风险偏好,把化解处置风险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防控新增风险和化解存量风险并行,在‘风险第一’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预计今年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该行相关负责人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银行普通股股东户数连续八个季度下降。在资本市场,这往往被视为筹码趋于集中。

  此外,今年8月,浙商银行H股获民生保险举牌,后者所持股份数量占该行H股股本突破5%。在此之前,近年来该行还获多家险资增持,前十大股东中云集四家险企以自有资金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