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播出后反响热烈,引发海内外媒体、文史专家纷纷发文点赞,该片在网络舆论场引发热议,一大批网络博主、自媒体创作者纷纷下场,推荐、二创该片。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
8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左宗棠收复新疆》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与主创团队围绕这部作品的艺术表达与技术创新展开深入研讨。

8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左宗棠收复新疆》研讨会上
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历时三年打磨,该片主创谈到制作缘起时表示:左宗棠作为近代湖湘的杰出人物、清代中兴名臣的代表,其独特性格、传奇人生为人津津乐道。尽管中兴将帅“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并称,也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说,但相较于其他人物,左宗棠舆榇出关、收复新疆的英雄壮举更胜一筹,更加值得今人纪念。

左宗棠舆榇出关、收复新疆的英雄壮举更胜一筹
在策划伊始,团队就强调纪录片要充分展现左宗棠在抗击外敌入侵、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体现出湖湘文化的力量、湖南人的精神。左宗棠的青年时代和家庭生活,穿插其中。

充分展现左宗棠在抗击外敌入侵、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同时,该片在结构上创新性地采用了“短剧式”叙事。总导演王新建在会上指出,纪录片通过章节化和场景化的处理,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拆解为清晰的线索,不仅保证了史实的严谨,也增强了故事的张力,让观众能够以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为切口进入宏大叙事。

结构上创新性地采用了“短剧式”叙事
“从收复新疆到督师闽浙,左宗棠的故事就已经足够丰富多彩、惊心动魄了。他在‘海塞之争’中既重塞防又重海防,但力陈要优先塞防,促使朝廷决策西征,规复新疆;他周密布置,备足大战粮草弹药;他制订‘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三年内迅速击溃阿古柏集团;他毅然决然,抬棺西征,促使沙俄归还伊犁;他‘伏波据鞍、古稀出征’,维护台海安全;他多次上折,建言并促成新疆建省、台湾建省……”

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拆解为清晰的线索
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在艺术手法上,引入了大量情景化表演。与会专家认为,超过五十位演员的无声演绎让历史人物鲜活生动,特别是左宗棠的扮演者魏大鸣,以纪录片特有的有形而无声的表演方式,演活了老成谋国、正气凛然的左宗棠,有形中见深厚功底,无声中显内心波澜。

左宗棠的扮演者魏大鸣
不仅情景化表演弥补了传统历史纪录片叙事单一、节奏缓慢的不足,该片还辅之以AI制作。因为大多在甘肃、新疆实地拍摄,将漫漫黄沙、莽莽雪山尽收眼前,AI弥补实拍之不足。电影般的质感、超高清的画质,让人有大片的既视感。
技术赋能也是本片的亮点之一。主创团队在保有学术严谨的同时,适度引入AIGC技术,对清代场景和战役进行复原。袁新文指出,这类技术手段并未流于炫技,而是有效增强了历史现场的沉浸感和真实感,使“舁榇出关”“玛纳斯南城战役”等关键桥段更具震撼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不仅弥补了相关题材在影像化表达上的空白,更通过叙事创新和艺术突破,为新时代重大题材纪录片提供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