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周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张云明同时表示,工信部将做强产业供给,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软硬设备等技术攻关,加快打造高质量数据体系,推进智能体开发部署,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终端产品。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意见》部署了六大重点行动,即“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具体来看,《意见》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统筹国内和国际,部署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包括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的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部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会议特别提到,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要加快提升软硬件产品供给能力。强化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李乐成表示,将加快建设工业高质量数据集,夯实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的数据底座。加大“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低成本数字化通用工具的培育力度。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带动工业数据集、工业大模型的创新迭代。

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时也明确,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分级分类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渗透率已达68%,智能工厂带动重点行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5%以上。